时间:2023-04-20 10:57:40 | 浏览:835
“你这是抑郁症,很严重。”和男友分手后情绪不佳的小夏在线上平台进行心理咨询,花费近万元后小夏反而越来越颓废。对自己有抑郁症的说法,小夏难以接受。
近年来,心理咨询行业迅速发展。根据企查查的数据,我国经营范围含心理咨询的企业已达12万家。“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心理咨询机构收费很高,但咨询师水平良莠不齐,有些是几个月简单培训拿证“速成”的。
上来就推销,动辄收费几千元
小夏发现,正式服务前咨询师的态度体贴、细致。“她说,什么都可以倾诉,会帮我解决困扰,梳理情感现状,定制解决方案。”但付费之后,咨询师好像变成另一个人。
“每次上来就推销,让我升级套餐、购买课程。”小夏被忽悠着先后购买了塔罗牌占卜、情感挽回课程,花费近万元。
但一番折腾下来,小夏反而越来越消沉。咨询师只顾推销,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而且不断贬低甚至指责小夏。当小夏提出要终止服务后,咨询师发来语音说小夏得了抑郁症。
也曾在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的小宇告诉记者,咨询师批评他“情商低”“不懂沟通”“情绪管理能力差”等,不断打压。
业内人士表示,上述行为都属于不专业的心理咨询。专业心理咨询师不会夸下海口或保证达到某种效果,更不会用言语贬低、打击来访者。
事实上,按照精神卫生法,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一位临床心理科医生说:“首先应该尊重、理解来访者的感受。”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心理咨询”为关键词的投诉达2000多条。记者梳理发现,很多投诉都是针对一些心理咨询机构提供的“情感挽回”服务。这类服务宣称能“挽回恋情”“百分百复合”,动辄收费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在记者加入的一个维权群中,几十名维权者分别从山东缘梦人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山东爱倍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武汉耳话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等机构购买了该类服务。
维权者均表示,这些机构的咨询师先是夸大挽回效果、做出虚假承诺,在具体操作阶段,再以各种方式诱导消费。
为挽回恋情,小浩找了一家心理咨询机构。咨询师推荐他花5000元购买课程,学习如何提高与异性交往的质量。“内容毫无含金量,给的材料非常老套,没有任何帮助。”小浩非常失望。
业内人士表示,有些咨询师简单粗暴地把咨询者的问题归于心情不好、钻牛角尖或者抑郁症等,还有一些平台重点是销售、盈利,不关心如何真正为来访者解决问题。
几个月就能拿到证,听不听课都行
不少维权者表示,一些咨询师声称具有相关专业证书,但始终不肯出示。经反复追问后发现,他们的证书是通过培训机构“速成”拿到的。
目前市场上很多培训机构宣传心理咨询师证书,声称证书受“国家认可”“等同于从业资质”,并且“零门槛”“高收入”“拿证即就业”。
但记者了解到,2017年人社部取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后,已经没有由政府主导的统一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培训机构宣传的这些证书,发证机构包括各类心理协会、商会、教育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指导中心等。
多家培训机构称,报考条件一般只需满足“专科以上学历,年龄在18岁至65岁之间”,收费从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一家培训机构的销售人员称,很多学员都是零基础,无心理学专业背景。
培训机构超职教育的销售人员介绍,培训主要在线上进行,学员登录后,系统自动计算学习时间,学满课时数就能参加考试。“拿证一般需要两到三个月,最长不超过半年,快的一个月就行。”还有人“支招”,“如果着急,就全天挂着,听不听课无所谓。”
销售人员称,考试大多是选择题,考前会押题,押中率在85%以上。“考试是自己组织的,不用担心,一般一次就能过,实在不行还可以找人代考。”
拿证真的就可以就业?培训机构赛优教育的销售人员表示,“会推荐小鹿情感、松果倾诉等一些线上平台的兼职机会,证书也可以用来开办个人心理咨询室。”
培训机构提供的多张截图显示,一些“速成”拿证者已经进驻线上平台或心理咨询室。一位咨询师告诉记者,他最近才报名了某机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我现在可以给你做心理咨询,没问题的,我考了证还没下证而已,不违反平台规定。”记者看到,他从2017年入驻平台,已经累计为90多人提供服务。
警惕:不专业咨询不起作用,还耽误治疗
如今,心理咨询已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高达2.9亿。
在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钟杰等专家看来,与快速增长的需求相比,我国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素质堪忧,很多从业者不具备病理、心理、生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
南宁市心翔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咨询师林晓义表示,只经过简单培训,无法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无法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如果确有心理问题,不专业的咨询不但起不了任何作用,还可能会耽误来访者接受正规治疗。
“心理咨询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一名合格心理咨询师的系统培养过程和医学临床专业硕士类似,一般本硕期间要学习30多门专业课程,并需要接受250小时临床心理实践和200小时专业督导训练。在此基础上,还要终身接受继续教育和伦理监管。”钟杰说。
钟杰表示,在一些发达国家,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准入、职业培训、执业资质、从业伦理规范等均有立法确认,专业服务机构的管理、行业管理也有具体的规定或标准。“我国在这几个方面尚无国家层面的统一标准,也缺乏行业协会的管理。专业服务因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可能造成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2021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正式设立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其主要职责包括推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师资队伍,组织开展相关业务培训等。
多位专家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建立健全全国心理服务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的管理机制,制定并执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准入、专业培养、职业伦理监管等标准,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专家提示,大家在选择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培训项目时,需要谨慎甄别,避免上当受骗。(记者宋佳、农冠斌、韩佳诺)
来源: 新华社
心理 心理学 心理咨询 抑郁症 狂躁症 焦虑症 恐惧症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一、助人自助原则:心理咨询是帮助来访者自己解决问题,而非代替来访者解决问题。二、保密原则: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的谈话保密。其中包括来访者到中心接受帮助的事实也保密。但出现
徐超平。红网时刻1月14日讯(通讯员 姜旭彬)数十年来,人们至今已彻底告别了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快节奏的生活让老百姓不愁吃穿温饱之余,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质量的追求。而“心理咨询”也逐渐映入了人们的视野内。“有病才去找心理咨询。”“去做心理咨
心理咨询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既神秘又令人害怕的,尤其是当你不知该期待什么的时候。神秘于,我们即将向心理咨询师说出的或许本来就是个秘密,从没有对谁说起过;害怕于,心理医生这个词,让人觉得抗拒。去看心理医生就意味着自己被归为生病或者有问题的那
天才少年熟知心理学理论,甚至能反过来分析咨询师的心理,激怒咨询师,却处理不了自己的心理问题。你排斥心理咨询吗?如果遇到心理困惑,你会主动向咨询师寻求帮助吗?今天我们来重温一部心理学电影佳作《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
有的时候,会不会有那么一瞬间突然感觉心情不好,想找个人聊一聊,但是又找不到合适的“树洞”去倾诉自己的心事,宣泄自己的情绪。就这样压抑着,烦闷着,心情越来越糟糕,生活越来越无趣。 其实,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管
说到心理咨询,就联想到心理不正常吗?在美国,接受心理咨询是信心和财富的象征,我们经常从各种电影和美国戏剧中感受到这一点。也许这篇文章可以让你改变。德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诺斯拉特·佩塞什基安,指出:那些认为自己心理健康的人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人,而
#益阳市妇幼保健院##益阳头条#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业压力的增大,家长的忙碌,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慢慢显现出来,孩子们普遍表现出对学习不感兴趣,有的已经出现了厌学,抗拒回到学校。还有的孩子自卑,敏感,不愿意与人交流,有的孩子学习拖拉,注
当下社会的生活与工作压力越发增大,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学习探索自我,舒缓内心压力及情绪,在西方拥有着悠久历史与广泛认知的“心理咨询”服务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日前发布的《2018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
我常常发现一些小伙伴对心理咨询存在一定的误解以及想了解更多关于心理咨询的知识。所以想通过今天的文章来对8种常见的误解做出说明、介绍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心理咨询以及对心理咨询适用、有效的人群有哪些。心理咨询中常见的8种误解1. 只有心理有病的人
“你这是抑郁症,很严重。”和男友分手后情绪不佳的小夏在线上平台进行心理咨询,花费近万元后小夏反而越来越颓废。对自己有抑郁症的说法,小夏难以接受。近年来,心理咨询行业迅速发展。根据企查查的数据,我国经营范围含心理咨询的企业已达12万家。“新华
一、 心理咨询咨询指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向来访者提供帮助,其实质是一种职业性的帮助。心理咨询是指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咨询人员与来访者的交谈、协商与指导,帮助来访者解除心理问题,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活动过程。从心咨询的定义可知:(1)
心理咨询不是洗脑心理咨询的过程和洗脑是不一样的,洗脑是用外部的压力将特殊的思想强行灌输给来访者,但是心理咨询是以接纳的方式,接纳来访者的观点,在来访者输出的观点帮助来访者察觉自己,认识自己,用开悟的方式认识到自身问题根源所在,并启发来访者寻
【如何区别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健康提示心理治疗在形式、理论基础和关系性质方面与心理咨询类似,但其服务的对象、实施的地点以及对实施者的资质要求是不一样的。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有些人不愿意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一个常见原因是,人们认为心理咨询看起来和找朋友聊天差不多——除了听你吐苦水的朋友并不需要你付钱。但事实上,向咨询师寻求专业帮助和与情谊深厚的朋友倾心交谈,是非常不同的体验。“和朋友倾心交谈可以一扫心中积郁
我是于琦,一个做了14年离婚案件的女律师。很多给我打电话的人,一张口,讲的故事,都是一样的:于律师,我老公出轨了,我是怎么抓奸的……,她还不知道我发现了这个事情,现在我要做好两手准备……比如这位女性,约了一小时的电话,自己说了45分钟:故事